酒店布草采購的三大“誤解”
2022-02-10
誤解一、面料越厚越好,越厚越貴
不是厚的面料就是好的,40×40的面料明顯比60×40的厚,60×40的面料明顯比60×60的面料厚,厚的面料沒有舒適感。面料厚度與紗的粗細有很大關系,具體來說,是以其纖維支數(shù)來分辨的。 支數(shù)跟紗的長度和重量有關。打個比方,一兩棉花做成30根長度為1米的紗,那就是30支;1兩棉花做成60根長度為1米的紗,那就是60支。所以支數(shù)越高,面料就越柔軟、越強韌,面料相對薄,做出來的面料質量就越好。顯然支數(shù)越高紗越細,對設備的要求就越高,對原料(棉花)的品質就越高,每噸紗的價格就越貴,隨之布的成本也越高。 支數(shù),是衡量紗粗細的最重要指標。如通常見到的“40×40/128×68”表示經(jīng)紗、緯紗分別40支,經(jīng)緯密度為128×68,這也是布草用品選購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。支數(shù)大了(俗稱“高支”),紗就細了,每平方英寸排列的紗肯定就越多,所以同樣支數(shù)的床品密度越高的越好,高支才能高密,這也就是我們經(jīng)常聽說的“高支高密”面料這一說法。 誤解二、有挺括感的面料好 賓館被罩,床單,枕套,枕巾等布草在正規(guī)的洗滌公司洗滌后都會作上漿處理。上漿的目的是增加面料的抗污性,阻止污垢滲透到纖維內部,在污垢與織物間產(chǎn)生“隔離層”,同時被污染的被套床單在洗滌時易于去除污垢。 上漿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增加面料的挺括度,防止纖維起毛,有良好的感觀。如果面料的紗支密度不達標,就會通過上漿方式增加布料的所謂厚度,但是這個厚度和挺括度是暫時的,下水后就沒有了。 很多廠家的面料坯布在漂白整理廠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上漿,原因是面料的紗支密度不能達到標準。如果面料紗支密度達標,不用作上漿處理,而是加柔軟劑,柔軟劑的成本遠遠高于漿料的價格。 誤解三、面料很亮,是化纖的 通過處理,棉纖維的形態(tài)發(fā)生變化,對于光線的反射變得有規(guī)律了許多,棉纖維的表面變得十分有光澤。絲光是整理過程的一道工序,與面料材質無關。不具備絲光設備的廠用的是軋光工藝。軋光(也叫壓光)是在濕熱條件下將面料(織物)表面軋平并磨掉纖維毛頭(布料表面的毛頭),以增進織物光澤的工藝過程。軋光機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輥和軟輥組成??椢锝?jīng)過硬、軟輥組合軋壓后,紗線被壓扁,表面平滑,光澤增強,手感硬挺。但是面料光澤效果耐久性差,幾次下水后會逐漸失去光澤。 壓光是機械物理性處理,而絲光是化學處理,是兩碼事。所以如果戶認為面料亮、薄,是化纖的,這其實是錯誤的。同樣的面料,絲光的要比不絲光(軋光)的貴。 |